舆情|麻醉药七氟烷“一捂就晕”惹争议 医疗科普需谨慎

舆情报告

02-22 14:24

    2月9日,广州日报报道了“1月24日广东佛山23岁新入职女员工酒店内死亡”一案,案件报道中提及“女孩被下药”“作案手法国内少见”等关键词引发网友关注,警方尸检鉴定书中“七氟烷中毒”的细节引起科普博主的围观与讨论。对于七氟烷能否“一捂就晕”,持可行态度的@妇产科的陈大夫(粉丝231W,认证信息为微博2019健康医疗最受欢迎医生)与持否定态度的@江宁婆婆(粉丝569W,认证信息为知政观察团成员)进行了观点博弈。


    为保住专业形象,@妇产科的陈大夫用七氟烷做实验,将自己捂晕,力证自己说的是正确的,目前相关视频已被删除。围绕@妇产科的陈大夫视频中使用麻醉剂是否违反麻醉品管理法规、科学求实精神、女性安全等进行争议讨论,网友纷纷各抒己见,形成了观点鲜明的民间舆论场。


    事件节点


    2月9日,佛山市公安局高明分局通报称一23岁新入职女员工在酒店内死亡,报警男同事有重大作案嫌疑。经调查,嫌疑人涉嫌强奸致人死亡,死因为七氟烷(一种吸入式麻醉剂)中毒。#警方通报新入职女员工酒店内死亡#迅速引发各方关注,截止目前,该话题阅读量2.9亿,讨论量5.4万。


    2月10日,@妇产科的陈大夫发文称,乙醚、七氟烷是一种一捂就晕的麻醉药物并且副作用较大,警方应深入调查该案件,并调查七氟烷的流通渠道,避免更多人受害。


    2月15日,针对@妇产科的陈大夫的观点,@江宁婆婆发文反驳,称不存在“一捂就晕”的迷药。认为陈大夫对于七氟烷、麻醉剂的表述不专业、不严谨、不负责。警方通报中仅提到的死者死于七氟烷,却并不清楚疑犯的作案手法。与此同时,许多麻醉专业的网友也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认为医学不同专科差别极大,陈大夫的话作为参考,麻醉知识还是要相信麻醉科医生。


    2月16日,面对网友质疑,@妇产科的陈大夫为证明所述为真,在微博发布了用七氟烷迷晕自己的科普视频,并称声称视频中的七氟烷是她很久以前“通过正规途径购买的”,“现在这个途径已经被封了”。同时,有网友评论称,七氟烷是管制药物,个人不能使用。


    面对越来越大的舆论争议。16日下午,@妇产科的陈大夫删除相关视频,向警方自首,上交药物,并关闭微博。并通过@烧伤超人阿宝(粉丝124w,认证信息为健康博主)解释七氟烷购买的原因,并针对网友质疑七氟烷是管制药进行回应,认为自己将关注点放错了,呼吁网友将焦点放到七氟烷的流通渠道上来,希望有关部门将七氟烷这种有迷药效果的吸入性麻醉剂,一起加入至管制麻醉药品中。


    2月18日,@妇产科的陈大夫和@江宁婆婆相继在微博上达成一致,都表示对此事件的关注是希望能够加强麻醉剂管制,科普有关麻醉剂的知识。随着双方进行言论反思与呼吁,事件渐渐平息。


    舆论焦点偏离下的多元观点对立


    回顾整件事情,佛山案件一开始舆论聚焦“七氟烷”引发女性安全警惕,随着两名大“V”的隔空关注与争议,讨论的焦点变化多样,网友观点呈现多元对立的局面。


    争议一:七氟烷是否能“一捂就晕”


    就当下的舆论场来看,网友面对有争议性的学术话题,都喜欢给人科普,也更喜欢找出对方的漏洞加以反击。陈大夫的言论被江宁婆婆认为不严谨,且江宁婆婆持与陈大夫截然不同的观点,引发网友对事件的围观与讨论,与此同时更多的麻醉科网友更是积极发表意见,推动事件进程。


    争议二:陈大夫以身试药的科普行为是否可取


    陈大夫面对质疑以身试药的行为,网友一方面认为陈大夫的行为不值得提倡,科学实验也应该保证自己的安全,另一方面,部分网友对陈大夫的行为表示支持,认为陈大夫不仅亲身证实了被捂片刻就晕的迷药真的存在,还证实了七氯烷很容易获得,由此证实了麻醉药物的管制亟待解决,同时赞赏陈大夫的“科学较真精神”。还有部分网友质疑陈大夫存在“蹭流量”的嫌疑。对于陈大夫做实验用的七氯烷是否为管制药品,是否违法都成为此争议下的衍生话题。


    争议三:江宁婆婆言论是否存在削弱削弱女性警惕心理


    江宁婆婆在事件发展过程中,发表言论中强调的“没有一捂就倒”的药物被网友质疑是在削弱女性警惕心理,也有部分网友曲解了江宁婆婆的话带节奏,将话题引至女性安全上。少部分认为江宁婆婆是在“挑刺”,存在教唆犯罪的嫌疑。


    媒体报道细致普法塑造理性舆论氛围



      媒体除了客观报道事件外,更多的从理性角度引导网友舆论,营造良性氛围。《澎湃新闻》还从法律视角出发解读陈大夫的行为,认为该女医生“试药”的行为有法律风险和不良示范效应,不支持陈大夫的行为;


    《新京报》则报道了正确的科普,认为科普的目的是为了让大众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而不要变成教唆和误导他人。


    《搜狐新闻》从事件争议最初焦点出发,认为争论不该掩盖女性安全焦虑。


    《南方日报》认为就当下利用麻药实施违法犯罪的新情况,要完善此类麻醉药品的管理方式。一方面,针对七氟烷等麻醉药品,公众已知晓其“一捂就晕”等药效,或已查明被运用在违法犯罪活动中的麻药,可以列入管制麻醉药品中进行严格管理;另一方面,对一部分没有列入“管制药品”的麻醉药品,也要采取措施严格管控,对其溯源、流通渠道等各环节严格把控,堵住流入不法人员手中的漏洞。


    舆情观察


    科普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权威知识并应用于生活。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线医疗科普成为更多普通人了解专业医疗知识的机会。由于科普人员的专业性参差不齐,科普知识也存在现实误差。在复杂的行业背景下,各行各业的科普人员都应该怀有对事实、知识的敬畏之心,不夸大其词,掌握良好的分寸;旁观者也应该增强自己的辨别能力,提高防范意识,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维护健康的网络医疗科普环境,同时也呼吁有关部门能重视相关药品的管制情况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艾普思咨询

为您量身打造专业高效的线上品牌声誉管理一站式解决方案!

电话

028-61397612

QQ

531599657

邮箱

service@ipscg.com

资源下载

请填写以下信息,完成填写后进入下载页面
*称呼:

请填写

*公司:

请填写

*手机:

请正确填写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
*验证码:

请填写

验证码错误

邮箱:
所属行业:
放弃下载
我们尊重并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在未征得您许可的情况下,不会将以上信息对外披露或向第三方提供。
放弃下载
下载全部(0B)
艾普思微信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联系后台管理员

取消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下载,请使用手机默认浏览器打开链接

复制链接
028-6139-7612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企业微信
企业微信
企业微信
返回顶部